入坑摄影快三年了,起因说来很奇怪,最初是因为宝宝快出生那会想要弄个能实现4k60监控的办法,然后就研究了很久什么相机可以接电脑采集卡长时间输出4k60。本来是比较期待GH6,但是发售延期很久,最终买了松下G9。G9是个拍照为主的机器,录像有10分钟的限制,但是hdmi输出则没任何限制,而且因为画幅小,比中画幅全画幅的机器都要更适合视频相关的工况。
科研阶段在reddit上面看到有人说长时间使用偶尔会过热,但是也有人说拆机加导热垫可以改良散热的情况。综合考虑觉得应该能满足需求就买了。
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可以,也没过热。由于相机一直架在婴儿床边上还接着一堆线,不好拿下来拍照,趁着GH6打折又买了GH6,再后来又买了一大堆M43的机身和镜头(绝大多数是二手)。不合用的就卖掉,看到好价就购入,也尝试了很流行的转接EF口的用法,就这样大概用过十余款机身,二十来个镜头。感觉是时候总结一下我个人的使用心得,按照拍摄情景来分类。
首先我的主要使用情景是拍儿子,主要有这些要求(按照重要性排序):
- 构图便利——儿子小的时候还比较好控制,开始爬了之后构图就开始变得很困难。另外绝大多数时候跟他的距离不会很远,所以一个标准变焦头会比较合用。
- 对焦准确——小孩子总是在动,也不会配合拍摄,所以抓拍的对焦准确度就非常关键。松下非相位对焦的机身对焦比较拉稀,尤其是配非松下镜头的话则更垃圾。带相位对焦的G9II和GH7则好太多,但依然是配松下镜头对焦体验更好。
- 背景虚化——因为是拍人,光圈还是要尽量大。但是无论如何M43的虚化还是很难跟全画幅/apsc比,尤其是用变焦头的前提下。
基于这些要求,最好用的就是松下自己的12-35 f/2.8,光圈相对大,有光学防抖(虽然作用没有机身防抖那么重要),变焦范围也比较实用。理论上从二代起视频对焦有优化,但是我觉得远不如相位对焦带来的效果显著。
如果想要背景虚化多一些,我觉得可以搭配一个适马的f1.4定焦头,价格实惠,画质优秀。我只有30mm的,56mm应该虚化效果更好,但是需要更大距离来构图。当然M43卡口也有大量其他定焦头可以选,大多数体积还比适马的小一些,因为适马这个头本来是给apsc设计的。
手动对焦拍小孩太难了,我建议别买手动头。
另外一个获得大光圈的方式是买适马的18-35mm / 50-100mm f/1.8配合转接环,等效M43的13-25mm f/1.2,或者50-100mm f/1.8,等效M43的35-70mm f/1.2。唯卓仕的转接环EF-M2全新的1000左右,我在闲鱼也有买到过三百多成色很好的。但是这个方式的问题多多。首先是对焦性能拉稀,只能afs而且速度很慢。其次镜头本身贼重,堪比健身器材,不适合带出去用。另外暗角比较明显(机身内可以设置一定程度的矫正)。虽然我用这个组合也拍了不错的照片,但是还是觉得体验较差,不如买个便宜的全幅+定焦了。
出去旅游:
- 需要覆盖比较大的焦段——尽量用少而轻的头来覆盖更大的焦段,这是最关键的。出去玩的时候一直换镜头可太弱智了。这点M43有一些非常无敌的头,比如松下自己的14-140mm f/3.5-5.6,我觉得就是最合适的选择。Dual-IS一开长焦也可以轻松手持拍摄。
- 人像——出去玩拍些打卡照不太需要大光圈,如果有合适的背景想拍点好看的人像,也可以带个大光圈定焦头。
如果只带一个头我肯定选14-140,用起来太无脑了,体积也很小。出门在外就是要尽量简化装备,弄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只会让人糟心。
出去拍鸟:
- 显然需要长焦——M43有很多选择,我觉得最好的是松下自己的100-300mm。我也有奥林巴斯的75-300mm,但是这玩意光圈稍小,而且不带光学防抖,在长焦段影响要大一些。如果便宜的话倒也不是不能用。
一些其他心得:
奥林巴斯的变焦头顺时针变焦是减焦距,逆时针转是增加焦距。松下和适马正好相反——顺时针加焦距,逆时针减焦距。这点让我觉得还是把奥林巴斯头都卖了吧,经常换完镜头不知道该怎么拧了。
一般人拍视频应该还是远少于拍照片。
用只有SD卡槽的机器拍高码率视频真是弱智一样的体验。有些码率V60卡理论上能拍,但是经常拍着拍着说写入速度不够,所以还是得买V90卡。而V90卡256G的能买1T的CF Express卡,真是弱智性价比。这还不考虑2230 SSD+卡套,那单价可能只有V90卡十分之一。所以如果买高端机的话还是GH7吧,除非你买G9II只拍照片。
如果让我只留一个镜头,那一定是12-35 f/2.8。
总体来说松下的机器用着还是挺舒心的,UI设计,功能设计,散热,都没什么雷点。一定要说什么不行那肯定是拉稀的反差对焦,但是G9II和GH7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。至于传感器的大小——如果说买相机纯粹是想要美美虚化的人像,那还是直接买大底吧。